人生进入壮年
此前的坎坷奋斗,蜕变为能力、经验与智慧
子曰:四十而不惑
四十又到十字路口
目标方向未曾改变
前路怎么走下去?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改写中国 震撼世界 巨变由此开始
今天是邓小平访问新加坡四十周年
1978年11月12日的这一天
李光耀亲自到机场迎接
定格历史画面
谱写新加坡与中国改革开放的不解之缘
此后 新加坡力争发展自己之际
也参与到中国翻天覆地的四十年
此刻
世界风云再起 壁垒重现 纷扰杂陈
不忘来时路 抖擞精神
——再出发
1978年12月22日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这次改写历史的会议,标志着中国冲破阻力与桎梏,推开了改革开放的大门。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史,由无数标志性事件、探索、冲突组串而成。从深圳经济特区的“杀出一条血路”,中美建交,89事件,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浦东开发、香港回归、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举办奥运、航母服役,到中国梦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40年40件大事,这当中有探索、冒险、挫折;更有收成、庆贺、梦想,每一步都写满了艰辛,凝固成经验与成就,传递推动人们走向未来的勇气。
大凡激动人心的社会变革,都会留让人难忘的标语与语录。政治领导人、官员,或者平民百姓身处当时、当事的发言,简易生动又准确地概括了时代的精神,启迪了后人或引起强烈共鸣。
大浪淘沙后,有些标语和语录,依然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让人们追溯历史时感慨万千或发出会心一笑,这就是语言传达智慧的能量,也是历史的记录。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其中有哪些让人难忘的标语、语录?让我们也来回忆一下:
根据美国汉学家傅高义撰写的《邓小平时代》,邓小平“不爱说话”,然而他却为改革开放留下许多生动的发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猫论”。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强烈的务实主义价值观,以及不拘意识形态的行动意志。他能领导中国冲破计划经济的藩篱,大胆进行改革开放,与这种务实主义紧密相关,也可以从“猫论”中得到解释。
后世人评论,邓小平坚信社会主义,但他也认为,搞理论争论会贻误时机,空洞的争论无济于事,还会错过发展机遇,干了看看成效再说。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其实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简化版,要义是“不争论”,大胆试。
1992年南巡时,他也说过:“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的确是非常善用比喻的政治家,他的语录不止影响中国大陆,在香港也是家喻户晓。
他最初向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解释“一国两制”构想时,就形象地解释:香港回归中国后,“马照跑、舞照跳”。
什么叫“马照跑、舞照跳”,说白了,就是香港虽然回归社会主义祖国,但香港原有合法赌博和风月场所,依然可以存在,以此让香港人对“一国两制”有信心。
1990年,邓小平强调:“我不止一次讲过,稳定压倒一切,人民民主专政不能丢。”
1992年南巡期间,他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
一条“压倒一切”和一条“硬道理”,都成为中共执政的重要原则。
这句标语出自时任中共蛇口工业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兼董事长袁庚。
1981年3月,袁庚在干部大会上宣读了他自创的六句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顾客就是上帝,安全就是法律,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并交代将头两句制成标语牌在工业区亮相。时值中国对经济特区是否要继续办下去争议激烈,不少人指责特区和“租界”无异,因此这句标语只出示了三天就被取下。
此后,这句标语在争议中竖了又拆,拆了又竖。一直到1984年邓小平南下视察时对这个标语表示肯定,这句口号最终响彻全国,家喻户晓。
中共第三代最高领导人江泽民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三个代表”论述,即中共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论述提到中共要代表先进生产力,为民营企业家入党铺平了道路。
江泽民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通俗版语录,即一句汉语化的英语:“图样图森破”。
事缘2000年江泽民被香港记者追问中央支持当时的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连任,是否会被认为是“钦定”。江泽民直接走向记者群,指香港记者知识水平不够,并用英语说他们“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这句话也很快流传开来。
2008年,中共举行大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时任总书记胡锦涛在讲话中的一句北方方言“不折腾”,难倒了国内外媒体界的双语精英。
胡锦涛当时称,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这句话细细体会起来,可解释为改革开放启动以来,一直面对各种争议和曲折,“不折腾”的精神即不再做与经济发展无关的、内耗式的政治争辩或斗争,非常微妙贴切。
外媒报道胡锦涛这段讲话时,译法五花八门,如“不翻来倒去”(don't flip flop),“别走岔路”(don't get sidetracked),“别反复”(don't sway back and forth)、不踌躇(no dithering),“没有重大变化”(no major changes),都不能完整体现“不折腾”的精神。
还有人干脆投降,依据汉语拼音“bu zheteng”来翻译——汉语“完胜”英语。
现任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也很擅长使用形象化的语言,“打铁还需自身硬”就是习近平一句重要语录。这是2012年他接任中共总书记时,在十八大闭幕后会见中外记者时的一句讲话。2013年1月,他在中纪委全会上发言,进一步强调从严治党,“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自习近平上任以来,中共掀起轰轰烈烈的反腐败运动,拉下众多大小官员,包括卸任政治局常委周永康,“打铁还需自身硬”得到了印证。
根据美国汉学家傅高义撰写的《邓小平时代》,邓小平“不爱说话”,然而他却为改革开放留下许多生动的发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猫论”。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强烈的务实主义价值观,以及不拘意识形态的行动意志。他能领导中国冲破计划经济的藩篱,大胆进行改革开放,与这种务实主义紧密相关,也可以从“猫论”中得到解释。
后世人评论,邓小平坚信社会主义,但他也认为,搞理论争论会贻误时机,空洞的争论无济于事,还会错过发展机遇,干了看看成效再说。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其实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简化版,要义是“不争论”,大胆试。
1992年南巡时,他也说过:“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的确是非常善用比喻的政治家,他的语录不止影响中国大陆,在香港也是家喻户晓。
他最初向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解释“一国两制”构想时,就形象地解释:香港回归中国后,“马照跑、舞照跳”。
什么叫“马照跑、舞照跳”,说白了,就是香港虽然回归社会主义祖国,但香港原有合法赌博和风月场所,依然可以存在,以此让香港人对“一国两制”有信心。
1990年,邓小平强调:“我不止一次讲过,稳定压倒一切,人民民主专政不能丢。”
1992年南巡期间,他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
一条“压倒一切”和一条“硬道理”,都成为中共执政的重要原则。
这句标语出自时任中共蛇口工业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兼董事长袁庚。
1981年3月,袁庚在干部大会上宣读了他自创的六句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顾客就是上帝,安全就是法律,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并交代将头两句制成标语牌在工业区亮相。时值中国对经济特区是否要继续办下去争议激烈,不少人指责特区和“租界”无异,因此这句标语只出示了三天就被取下。
此后,这句标语在争议中竖了又拆,拆了又竖。一直到1984年邓小平南下视察时对这个标语表示肯定,这句口号最终响彻全国,家喻户晓。
中共第三代最高领导人江泽民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三个代表”论述,即中共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论述提到中共要代表先进生产力,为民营企业家入党铺平了道路。
江泽民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通俗版语录,即一句汉语化的英语:“图样图森破”。
事缘2000年江泽民被香港记者追问中央支持当时的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连任,是否会被认为是“钦定”。江泽民直接走向记者群,指香港记者知识水平不够,并用英语说他们“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这句话也很快流传开来。
2008年,中共举行大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时任总书记胡锦涛在讲话中的一句北方方言“不折腾”,难倒了国内外媒体界的双语精英。
胡锦涛当时称,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这句话细细体会起来,可解释为改革开放启动以来,一直面对各种争议和曲折,“不折腾”的精神即不再做与经济发展无关的、内耗式的政治争辩或斗争,非常微妙贴切。
外媒报道胡锦涛这段讲话时,译法五花八门,如“不翻来倒去”(don't flip flop),“别走岔路”(don't get sidetracked),“别反复”(don't sway back and forth)、不踌躇(no dithering),“没有重大变化”(no major changes),都不能完整体现“不折腾”的精神。
还有人干脆投降,依据汉语拼音“bu zheteng”来翻译——汉语“完胜”英语。
现任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也很擅长使用形象化的语言,“打铁还需自身硬”就是习近平一句重要语录。这是2012年他接任中共总书记时,在十八大闭幕后会见中外记者时的一句讲话。2013年1月,他在中纪委全会上发言,进一步强调从严治党,“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自习近平上任以来,中共掀起轰轰烈烈的反腐败运动,拉下众多大小官员,包括卸任政治局常委周永康,“打铁还需自身硬”得到了印证。
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发展的奇迹,中国只用了40年的时间,就从一穷二白、人民温饱不足的贫困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以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中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成为了世界制造业大国、贸易大国,如今已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中国也实现了从外汇短缺国到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的华丽转身。
上世纪末,形容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有句流行的话:“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
看改革开放的“地方志”,不能不提深圳与浦东。深圳特区是中国最早且面积最大的特区,肩负“杀出一条血路”改革重任;上海浦东新区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第二波发展的楷模。
改革开放40年的节点,这两座城市依然闪烁着的光芒,各自酝酿着下一轮华丽晋升。
1981年,深圳蛇口工业区率先喊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犹如一声惊雷,撼动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价值观。来自全中国五湖四海的寻梦人,蜂拥来到这个小渔村,缔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至今深圳依然熠熠生辉,但中间经历过的探索与挣扎,外人知道吗?
魏根生过去几十年驾驶吊车屡屡刷新浦东的高度,也透过镜头记录陆家嘴的天际线。而从浦西搬到浦东,他一家更成为早期迁移过江的上海居民,体会整个时代变迁的百般滋味。 迈入新时代,受访学者指出,讲规矩和全球化的城市基因,将让上海有更大底气代表中国,在全球的竞技场上走得更远。
从贫穷落后的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行政力量和市场的较量从未消停
从强调自力更生,转型为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全球性大国,如今却遭遇阻力
全民向钱看助推经济爆发式成长,也衍生出一些扭曲的社会现象
中国40年来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回首来时路,我们也看到今天依然突出的挑战
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改变,除了经济能量的大释放、民众物质生活水平飞跃以外,中国人在迁徙、择业、婚恋等诸多人身自由,以及思想自由方面也大为改观,个人才华普遍得到前所未有的施展机会,任谁都无法否认这些进步。但就在2018年中国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气氛,出现了自1992年邓小平南巡以来少见的严峻局面。中国崛起引起的反作用力,正进入高峰期。
阅读中国1978年拉开改革开放的巨幕后,为了融入国际社会主流,曾经咬紧牙根、大刀阔斧地进行了许多改革。40年后,这个国际秩序的插班生,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均已不可同日而语,并迅速向成为全球性大国转型。然而,这个过程在这两年开始遭遇瓶颈,中国会如何取得突破,从中国模式2.0转型到3.0?外界都密切关注。
阅读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社会对钱是冷感的,甚至有一种道德恐惧或批判。但改革开放扭转了人们的观念,中国社会开始热衷追求金钱。社会的货币化改变了之前基于名份、等级分配资源的规律,为广大群众带来某种程度的个人解放,但也孕育出各种焦虑、浮躁与不安,甚至衍生出一些扭曲的现象。迈入21世纪,中国一些年轻人对金钱的追求不再是数字的积累,而是更重视金钱所创造的社会价值。金钱不再是人生的唯一指标。
阅读中国经济改革已来到十字路口。2018年,美国向中国发起贸易战,让中国改革开放面对巨大外部压力;中国国内经济结构问题也愈发严峻,近期关于“国进民退”的焦虑,更折射出内部改革诉求高涨。40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这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中国经济依然面对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减少由行政手段配置资源。
阅读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有新加坡这个“小红点”始终伴随。
改革正式启动前,李光耀与邓小平奠定了坚固的友谊;改革帷幕拉开后,新加坡成了中国学习的对象。从早年与中国官员分享经验、陆续落实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到持续在国际舞台为中国发挥穿针引线作用,新加坡在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一直扮演积极而独特的角色。
40年,“小红点”政治人物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无数普通新加坡人也闯荡神州,各自投身改革开放大洪流,贡献了智慧与汗水,也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新加坡与中美两国都保持了密切关系,这有时会令我们面临选边站的压力,但这也让我们能够偶尔和明智地发挥有益的作用。例如,我们并未自告奋勇地为今年6月举行的“特金会”提供场地,但美国、朝鲜、中国都认为新加坡是中立和友好的。当我们被要求提供场地时,我们高兴地同意了。新加坡是因为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定位,以及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外交政策,才有能力作出这样的贡献。
阅读我敬佩邓小平与李光耀,他们改变了各自国家的历史。2010年11月,作为国家文物局的主席,我邀请李光耀和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为“新加坡贵宾廊道”上的邓小平半身像纪念碑主持揭幕仪式。纪念碑与半身像伫立在新加坡河畔。2018年11月12日,在邓小平历史性访问新加坡40周年纪念的当天,我也会去这里缅怀这位伟大的中国领导人与新加坡之友。
阅读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新中两国舆论都出现“中国不需要再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声音。 中国则提出两国“互学互鉴”的说法,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认为,按照中国阶梯式进步的发展趋势,新加坡经验仍值得中国参考,今后“新中两国合作的领域会更加宽广,而不是缩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