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你就有机会体验这种全新数码银行服务。
更新 : 2020年01月05日之前报道 : 2019年08月29日2019年6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宣布推出纯数码银行执照,其中两张执照发给全面数码银行,可向零售消费者提供服务。8月29日,金管局正式开放数码银行执照申请 ,包括Grab、Razer和新电信在内的多家科技公司,都表明有意申请执照。
这预示着本地银行业将出现巨大变革。过去以私召车服务、游戏周边设备或电信服务闻名的业者纷纷抢进本地银行业,运用手中庞大的用户网络,改写银行经营模式。
2019年8月29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开放数码银行执照申请,推出多达五张数码银行执照供非新业者竞标,正式点燃数码银行战火。
2019年12月底,数码银行申请截止。至今,Grab和新电信、电玩游戏供应商雷蛇(Razer)、昇菘超市林家三兄弟等合组财团,V3集团和易通公司(EZ-Link)主导的BEYOND的财团,已陆续表明它们提交了申请。
另外,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蚂蚁金服、本地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奕丰集团(iFast)、P2P借贷平台Funding Societies、以及新能源集团(SP Group)、香港尚乘集团(AMTD)、小米集团旗下的小米金融和P2P借贷平台Funding Societies合组财团也说,它们申请了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批发数码银行执照。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2020年1月7日宣布,共有21方参与数码银行申请,显示数码银行申请战局激烈,也预示本地银行业将出现巨大变革。过去以私召车服务、游戏周边设备或电信服务闻名的业者纷纷抢进本地银行业,运用手中庞大的用户网络,改写银行经营模式
发出数码银行执照象征了新加坡银行开放进程的新篇章。国务资政兼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在宣布我国将发出纯数码银行执照所言
当金管局宣布将发放纯数码银行执照时,不少人就好奇地问,银行不都有电子银行服务吗?为什么金管局还需要发出数码银行执照呢?
在这里,我们必须区分数码银行(digital bank),以及现有银行拥有的数码银行服务(digital bank service)、电子银行(e-banking)、手机银行(mobile banking)和网络银行(online banking)等。
所谓数码银行服务,是通过数码形式的电子传送渠道(如手机和互联网),提供各类银行服务。
早在2000年、金管局便推出互联网银行框架(internet banking framework),让银行业者提供不同形式的数码银行业务。当时许多银行如星展银行、大华银行、华侨银行、花旗银行和渣打银行等都参与这项措施。
数码银行(也称虚拟银行,互联网银行)却是不设有实体分行和提款机等接触点的银行,用户一切交易都是通过网络手机进行,后端运作高度科技化和自动化。
以星展银行2016年前在印度推出的数码银行digibank为例,它并没有实体店,完全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各类银行服务。客户要开设户头时,需到星展合伙企业的营业点,采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Aadhaar卡验证身份,便可迅速地完成认证,开设户口。
根据金管局,现有银行依然能透过互联网银行框架,提供各类数码银行服务。不过对于那些非银行业者,它们则可以申请数码银行执照,在无需设立实体分行或提款机的前提下,提供全面性银行服务。
由于数码银行不设分行,能够降低租金和人工等营运成本。使它能为用户提供更低收费的服务,包括降低贷款利息,提高存款利息等。所以广大用户将会是数码银行开放的最终受惠者。
目前许多银行都设最低存款额,以应付上升的行政成本。以三家本地银为例,如果用户每月存款低于500元,就要收取2元不等手续费。数码银行却可不设最低存款额,变相降低收费,又是市民得益。
从中小企业角度看,数码银行也有助于中小企业和家庭取得微型贷款(micro loan)。因为传统银行基于借贷要求较高,更注重客户信用评级,因此通常无法满足小型企业和家庭的微型贷款需求。数码银行却可填补这个市场缺口。
由于数码银行所有银行服务,包括开户等,都是网上完成,公众不需要再去分行排队办理手续,节省时间。
像马云旗下蚂蚁金服(Ant Financial)所设立的网商银行(MYbank)。这家银行是以互联网的方式经营,借款人只需要在智能手机上点击几下,就可以申请到贷款。如果贷款获批,那么他们几乎立刻就可以收到资金。整个过程只需要3分钟,无需任何人工介入。
最后,大部分数码银行经营者背后是一间或多间科技公司,这些公司拥有大量数据,能利用大数据分析,为原来未能享用银行服务的人群提供崭新的银行服务。
通讯应用软件LINE参与创立的LINE Bank,获得台湾的数码银行执照。该银行表示,它会推出信用评等机制LINE Score,让用户可透过每次和LINE的互动、在LINE生态圈的活动、以及朋友圈累积得到“信 LINE 分”,就可凭信用分数享受到金融商品与借贷服务。
换句话说,过去是由银行来决定你的金融信用程度,现在却是由你的LINE朋友決定你的金融信用程度。
数码银行虽有其优势,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它的一大劣势就是不设有分行,这对大部分习惯到分行办理手续的人,尤其是不懂得用智能电话的年长人士,会感到难以上手,造成许多不便。
实体银行一般都有客户经理(Relationship Manager),处理客户查询、提供建议和接收客户意见等。
由于少了“真人”客户经理的面对面接触,使数码银行少了一点人性。尤其是更复杂的财务管理和大数额房屋贷款等,客户还是倾向于到实体银行进行这类服务。
更重要的是,虽然新加坡正迈向无现金社会,但过程缓慢,许多商店或消费场景仍然需要用现金。数码银行没有分行和提款机,也不准利用提款机或存款机,或加入现有提款机或存款机网络。它虽可通过销售点电子转账服务(EFTPOS)让客户提取现款,不过怎么说它都会造成许多不便。
最后,还有一个令人关注的数码银行问题,就是——它安全吗?如果银行倒闭了,钱会不见吗?
根据金管局对数码银行设下的条件来看,该局对数码银行的管制算是相当严格,尤其是对面向散户的全面数码银行执照(digital full bank license)。
该局表示,它将会发出最多两张全面数码银行执照,申请者必须是总部设于新加坡,并由新加坡人掌控的公司,并通过两个阶段获得执照。
在第一个阶段,业者将以受限全面数码银行(restricted DFB)形式运作,总存款上限为5000万元,个人存款上限为7万5000元。此外,业者只能接受商业伙伴、员工和相关者等一小部分人的存款,以及提供简单信贷和投资产品。
一旦金管局认为业者的运营情况良好,贷款质量高,业者将可晋升到第二阶段,成为全面数码银行。
成为全面数码银行后,业者就不再面对限制,可为零售客户提供存款服务,但它的缴足资本要求将提高到至少15亿元。同时,它和本地银行一样,须符合金管局各项资金流动性要求,如维持至少100%的净稳定资金比率(net stable fundingratio、简称NSFR),以及100%的流动性覆盖率(liquidity coverageratio,简称LCR)。这主要是确保数码银行跟传统银行一样,持有足以支付市场动荡时期的流动资产。
另外,跟我国有业务的全面银行和金融公司一样,全面数码银行也必须参与新加坡存款保险公司(Singapore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简称SDIC)的存款保险计划(Deposit Insurance Scheme),受保顶额为7万5000元。
这意味如果数码银行倒闭,每名存户可索回多达7万5000元存款,获得全额保障存户约达91%,符合国际标准。
对本地银行市场来说,数码银行这概念并不陌生。自2000年以来,本地注册银行都允许设立子公司,专注纯数码化商业模式。
新加坡最早的数码银行,应该是华侨银行在2000年成立的finatiQ,当时它甚至号称是亚洲第一家纯电子银行。后来华侨银行又推出专攻中小企业市场的finixis。
finatiQ严格来说是个以分销单位信托为主的入门网站,代理超过200个单位信托,后来也分销保险产品。finixis.com是专门为中小型企业而设的电子银行服务网站,也是一个B2B的入门网站,提供可赚取利息的支票户头,也让客户通过网站进行电子采购、安排货运船期等。
约2008年开始,随着智能手机盛行,手机功能提升,不少银行推出更全面手机银行服务。不过无论是服务界面或技术方面来看,手机银行只是互联网银行服务的延伸,两者并没有太大区别。
本地银行在数码化业务的真正突破,确实来说是近几年的事。凭借着电子钱包、人功智能、生物识别等科技发展,以及手机渗透率不断增长,星展银行2016年在印度成功推出纯数码银行digibank,短短18个月获得160万名客户。隔年,星展也在印度尼西亚推出数码银行,目前在印尼有超过40万客户。
2019年2月,大华银行正式加入战局,在泰国推出它的首家全数码银行TMRW。TMRW同样不设实体分行,所有功能都可在手机应用中获取。
大华银行表示,接下来它的数码银行会登陆覆盖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越南市场,目标是在五年内争取到300万至500万新客户。
目前,有超过200家银行在新加坡运营,当中星展、华侨和大华这三家本地银行占有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银行业近乎饱和,因此金管局颁发数码银行执照,有可能造成银行业竞争加剧。尽管如此,随着非银行背景的新业者加入,预料它们将刺激银行业提供更富创意的金融服务。
迄今为止,Grab和新电信、电玩游戏供应商雷蛇(Razer)、昇菘超市林家三兄弟等合组财团,V3集团和易通公司(EZ-Link)主导的BEYOND的财团,已表明它们提交了申请。
Grab金融集团高级管理总监黎元桐指出,没有银行账户或未充分享有银行服务的顾客群仍有巨大潜力,Grab和新电信合理的建构的数码银行,将透过数码为先模型,更好地满足这一层面的需求。
Grab是东南亚区域主要私召车服务商,近年已扩大业务至饮食、包裹递送和金融服务,包括电子支付系统GrabPay和保险配套GrabInsure等。
新电信是本区域最大电信公司,也迈向多元化发展,除核心电信业务外,还有数码娱乐和手机金融服务等,如付款系统Dash和跨境电子钱包联盟VIA。
由雷蛇(Razer)领导的财团,主要伙伴有昇菘控股、保险业者富卫(FWD)、互联网公司LinkSure Global、本地早期科技风险基金Insignia Ventures Partners以及二手车网上交易市场Carro。
昇菘控股是由昇菘超市林家三兄弟拥有的私人公司,富卫则是香港首富李嘉诚次子李泽楷掌控的盈科拓展集团(Pacific Century Group)旗下的保险部门。
雷蛇策略总监兼雷蛇金融科技部门Razer Fintech行政总裁李立民说:“透过创新的数码银行平台,为财务需求未得到满足的庞大客户群提供服务,是我们支付业务的自然延伸。”
作为游戏周边设备制造商,雷蛇也设有电子钱包Razer Pay,处理着数以十亿元的数码付款。
第三个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申请全面数码银行执照的财团,则是由V3集团和易通公司主导的BEYOND财团,财团成员包括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SBF)、远东机构、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公司(MSI),以及淡马锡旗下的海丽凯资本管理公司(Heliconia)等。
V3集团旗下业务包括按摩椅品牌傲胜(Osim)和茶叶品牌TWG Tea等,易通公司则为超过500万个易通卡用户提供服务。
另外,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蚂蚁金服、本地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奕丰集团(iFast)、P2P借贷平台Funding Societies、以及香港尚乘集团(AMTD)牵头的财团也说,它们申请了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批发数码银行执照。
蚂蚁金服是至今唯一一个单枪匹马申请执照的业者。它在电邮声明中表示,它期待着为新加坡的数字银行产业做出贡献。
蚂蚁金服现为中国最大电子支付平台之一。它在2019年也获得香港金管局发出的数码银行执照。
尚乘集团牵头财团,成员有小米集团旗下的小米金融、以及新能源集团(SP Group)和P2P借贷平台Funding Societies等。
金管局1月7日发布文告说,它共接获21份数码银行执照申请,其中有七方竞标全面数码银行执照,14方申请批发数码银行执照。
该局也说,数码银行执照吸引了电子商务公司、科技和电信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的强烈兴趣。多数申请者都组成财团竞标。
金管局将在2020年中宣布成功申请者名单,并授予原则上批准书。这些数码银行业者必须在一年内完成相关准备工作,包括设立风险管理机制和流程等,预计2021年中开始营业。
目前,有超过200家银行在新加坡运营,当中星展、华侨和大华这三家本地银行占有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银行业近乎饱和,因此金管局颁发数码银行执照,有可能造成银行业竞争加剧。尽管如此,随着非银行背景的新业者加入,预料它们将刺激银行业提供更富创意的金融服务。
据了解,蚂蚁金服、雷蛇、Grab以及新电信等公司,都可能出手申请数码银行执照,将业务扩大至银行业。
蚂蚁金服在回应媒体询问时说,公司对这项数码银行计划“感到雀跃”。它说:“我们有信心这项新举措可带动新加坡金融科技领域的持续发展,并为新加坡消费用户带来显著帮助。”
蚂蚁金服现为中国最大电子支付平台之一。它日前也获得香港金管局发出的数码银行执照。
据了解,本地私召车业者Grab数月前已聘请咨询公司探讨银行业发展的潜能。
本地电信业老大新电信(Singtel)近年来不断拓展金融服务业务,例如推出电子钱包Dash。
雷蛇公司(Razer)首席策略执行员李立民则说:“这个宣布来得正是时候,因为雷蛇一直在快速发展我们在东南亚地区的金融科技业务。”
作为游戏周边设备制造商,雷蛇也设有电子钱包Razer Pay,处理着数以十亿元的数码付款。
其他有意申请执照的公司还有本地上市的财富管理平台“奕丰集团”(iFAST)、跨境付款服务商InstaReM和金融科技公司Funding Societies。甚至一些外国科技巨臂如面簿、亚马逊,都可能参与其中,成为本地银行的竞争对手。
数码银行执照申请截止日期为12月31日。金管局将在明年中宣布成功申请者名单,并授予原则上批准书。这些数码银行业者必须在一年内完成相关准备工作,包括设立风险管理机制和流程等,预计2021年中开始营业。
纵观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也跟新加坡一样,正积极推动数码银行进程,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东南亚地区,除了新加坡,马来西亚也有颁布数码银行执照的计划,马国央行总裁诺珊霞(Nor Shamsiah Mohd Yunus)表示,马来西亚在2020年底将公布数码银行执照的申请条件。
马来西亚的联昌国际银行(CIMB Bank)2019年1月也在菲律宾开设其首个纯数码银行,试图扩大东南亚版图。
在越南,兴旺商业银行(VPbank)是当地首家数码银行,2016年开始透过Timo平台为年轻人群提供金融服务。两年后,兴旺商业推出了YOLO,除了提供储蓄账户和贷款等传统银行服务,还提供出租车预订、电影和酒店预订,以及食品、饮料订单等日常服务。
数码银行拼价格也要拼创意中国阿里巴巴和腾讯是最早开创数码金融服务趋势的先行者,这两家企业通过他们的数码支付应用,颠覆了中国乃至全球的金融服务。
2014年9月,在5家获准筹建的民营银行中,就包括了阿里巴巴投资参股的浙江网商银行(MYbank)和腾讯投资参股的微众银行(WeBank)这两家纯数码银行。其他较受瞩目的还有小米参股的新网银行(XWBank)
受到中国大陆的互联网银行启发,香港金融管理局自2017年就开始筹备虚拟银行的相关事宜,并在2019年颁虚拟银行执照。
至今,共有八家公司获得牌照,其中有七家有中国内地互联网企业或金融公司的参与,腾讯、蚂蚁金服、平安、京东、小米、众安、携程皆在其中。
同样地,位于大中华区的台湾,也不愿意错过这一波浪潮。台湾金管2019年7月底正式公布纯网路银行执照,由将来银行、LINE Bank、乐天国际商业银行三家获得。
三家银行股东背景各有不同,将来银行(NEXT Bank)由中华电信牵头发起,LINE Bank是通讯应用软件LINE参股的银行,乐天国际商业银行是由日本电子商务头乐天集团(Rakuten)出资的公司。
韩国约在2017年前开始推动数码银行计划,目前有两家纯数码银行K-Bank和Kakao Bank。K-Bank是由韩国电信(Korea Telecom)联手蚂蚁金服等20家股东发起设立;Kakao Bank则由韩国通信软件公司Kakao Talk作为最大股东。
日本在数码银行方面起步很早,日本网络银行(The Japan Net Bank)成立于2000年9月,是日本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纯网络银行,主要股东为三井住友银行(SMBC)和日本雅虎。2007年开始,日本又掀起一波数码银行热潮,出现了住信SBI网络银行(SBI Sumishin Net Ban)和自分银行(Jibun Bank Corporation)等。
在美国,1995年成立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是全球第一家纯互联网银行,标志着美国数码银行的开端。但直到最近几年,随着Moven、Simple、GoBank等新业者的崛起,美国数码银行才开始有了巨大转变。 比如沃尔玛(Walmart)参股的GoBank,用户可以用手机拍下支票,便能将支票存入银行户口。
在欧洲,新兴的数码银行过去几年也开始打着挑战者银行(Challenger bank)旗号,加入市场的竞逐。当中有英国的Atom、Monzo、Starling等、德国的N26、波兰的mBank、以及法国的Hello bank!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