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愿」是民意表达的方式之一,随着科技和民主的发展,网络请愿近来成为一种潮流,人们直接向公权力提出请求的案例日益增加,任何人都能上网发起请愿,并在弹指之间获得许多网民的支持。

号称有4亿用户的Change.org,是全球最大在线请愿平台,也是新加坡民众对国家政策、公共利害或权益维护表达意见的一大民间平台。根据《联合早报》从Change.org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数据,截至2021年,该平台共有1139个由新加坡网民发起,或是与新加坡相关的请愿书。

从请愿书的创建年份来看,从2016年开始,到Change.org上网发动请愿的人逐年增多,2020年的请愿书件数更创下最高纪录,达450件。是什么让2020年的请愿书数量直线飙升?

从请愿书件数和议题分类来看,最常见的请愿议题,与2020年开始肆虐全球的冠病疫情有关,多达254件,是2012年以来所有请愿书的两成多。

其他最受新加坡民众关注的课题,依序是:
教育(134件)社会(86件)
环境(84件)交通(78件)

从每年请愿书的分布来看,若排除冠病,民众最关切的议题要属教育

除了2019年,教育相关请愿书件数自2017年,年年第一,显见新加坡家长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但如果从联署人数来看,获得最多新加坡人声援的议题,不是每年都一样。2020年,超过57万人参与联署与疫情相关的请愿,这个人数在2021年骤减九成,联署人数仅5万多人。这说明随着新加坡进入与冠病共存的阶段,人们逐渐适应防疫新常态。

2021年,与环境相关的请愿,获得最多人联署。环境议题也在2017年和2018年,得到最多网民支持,说明人们对环保诉求的热烈反响。

其中2018年发起的请愿——“向新加坡餐馆使用塑料吸管说'不'”得到近12万人支持,是联署人数最多的环境类请愿书。

突如其来的冠病疫情,以及反复的防疫措施,令许多人措手不及、无所适从,好些网民上网发起请愿表达意见和不满,尤其是在本地疫情暴发初期。

2020年4月,病毒阻断措施实行首月,与疫情和限制相关的请愿到达高峰,共43件,联署人数超过23万人

其中,4月25日发起的请愿书——“允许居家烘焙业者恢复营业” 获得最多民众支持,联署人数突破7万,是迄今联署人数最高的疫情类请愿。2021年7月,有网民发起请愿,要求教育部再次落实居家学习,以保护孩童健康,超过2万人响应,形成小高峰。

冠病疫情的影响范围如此广,到底有哪些课题得到最多民众关注?《联合早报》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将请愿书里最常见的英文关键字进行分类,以得出人们最关心的三大疫情课题。一个颜色代表一个课题,圆圈越大代表关键字出现次数越多。

经梳理,有141份请愿书,出现学校学生儿童等关键词,显见本地家长对孩子学业和健康受疫情影响的担忧。有69份请愿书出现企业业主租金等关键词,说明商家对经济纾困措施的关注。另外,有44份请愿书出现婚礼社交活动等,可见民众对社交限制的顾虑。

民意的表达未必会转换成政策上的改变。据统计,仅4%的请愿自行宣称取得成功。请愿发起人一般会在有关单位调整相关政策,或在请愿书达到联署人数目标后,自行宣布请愿成功。政策转变与请愿是否有直接关系,则无从判断。

50个宣布达标的请愿书中,多数集中在2020年,件数达21个。其中14个与冠病有关。

成功请愿最多的前六大议题

成功案例 Case Study 1

严格的冠病阻断措施,重创各行各业,包括在住家经营烘焙生意的小商家。措施实行约三周,有民众发起请愿,为居家烘焙业者请命,要求政府通融,让业者在遵守阻断措施的前提下,允许他们恢复营业。请愿共吸引7万400多人联署,是疫情暴发至今,联署人数最多的疫情类请愿。

请愿发起后约一周,政府在考虑当时本地每日新增的社区感染病例现呈下跌趋势后,决定分阶段局部解除早前收紧的条例,包括重启一些餐饮生意和食品生产的运作。

成功案例 Case Study 2

疫情除了影响民生,也打乱一系列国家计划,包括每年的国庆典礼。配合防疫,2020年的国庆庆典筹委会除了宣布首次以全国直播的室内庆典节目,取代以往的大规模庆祝活动,筹委会也宣布会向每户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家庭派发一份礼包,总数约120万至130万份。但这个消息引起一些民众与本地环保组织的关注,认为当时正值疫情,不应错误投放资源在制作与准备礼包上,并且也应减少浪费。

为此,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璐龄医学院学生考希克(Kaushik Ilango)5月21日决定发起联署谢绝礼包,短短24小时就得到2万5000人支持。最后共有超过11万人联署,在所有达标的请愿中居冠。这也是两个达标的国庆相关请愿之一。

面对民众提出的诉求,国防部长黄永宏6月在国会答询时指出,政府理解部分民众对成本和资源浪费的顾虑,因此宣布把原定礼包的产量减至八成,礼包里的物品也减少至12件。

一些人视网上请愿活动为“懒人行动主义”(slacktivism)的一种表现,也就是不用实际付出,以很少的行动即可表达支持,因而对这类民意表达方式不以为意。但从社会参与的角度来看,因为方便大众串联,可快速对公共议题或决策展现意见,网上请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或许就是网上请愿的最大意义,即使它不具备任何实质约束力。

数据收集方法

本报通过Change.org的内建搜索功能,共找出2012条带有英文关键字“Singapore”(新加坡)的相关结果。我们之后再逐一根据请愿标题和内容,剔除873个与新加坡无关的请愿书,并将剩余的请愿书,按议题属性进行分类。如果同一份请愿书涉及超过一个议题(例如“允许居家烘焙业者恢复经营”既涉及冠病疫情,也与商业有关),我们会根据人为判断,将请愿归入最合适的议题类别,以避免重复计算。

发布
2022-01-20
策划 + 文字
黄顺杰
数据收集 + 分析
沈威志 郑维扬
数据可视化 + 设计
林玲莉